江連洲團隊率先以動态膜超濾技術處理大豆加工乳清水

2014-04-09 16:52:27 admin 475
來源:《中國科學報》記者 潘鋒 / 時間:2014-3-13 12:31:33
  據科學網2014年3月13日訊 對于以大豆為研究對象的江連洲來說,豆腐和豆制品也是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他每天都要喝上一碗豆漿或吃上一碗豆腐腦。
  但是,與我國傳承了兩千多年,用石膏把豆漿點化成豆腐的工藝不同,江連洲的點“豆”成金術,自有其獨到之處。
  江連洲,1960年生,本科畢業于江南大學,并相繼在哈爾濱商業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讀研究生畢業後,獲工學博士學位,現任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他主要從事大豆蛋白、油脂及生理活性物質提取及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和産品開發,是該領域的知名專家。
  江連洲自1988年以來,一直從事大豆加工科學技術研究和相關管理工作。先後主持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6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黑龍江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省長特别獎2項,并獲中國發明協會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和省政府特殊津貼。發表論文170餘篇,出版著作10餘部,自主研發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的新技術裝備已在全國推廣應用,建立示範生産線45條,累計創造經濟效益64億元,為我國大豆産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以自己的科研人生,演繹着他不同尋常的點“豆”成金術。 

 

膜分離設備

江連洲教授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後載譽歸來


  江連洲說:“大豆的精深加工鍊條是很長的,精深加工産品可以使它幾倍、幾十倍、幾百倍地增值。我們利用大豆中蘊含的營養物質提高它的附加值,通過科技創新,挖掘出它的寶貴資源加以充分利用,滿足市場需求,為人類造福。”
  2013年12月,江連洲主持的“植物油脂生物解離及精煉關鍵技術和設備創新與應用”項目,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發明類一等獎。
  而在此前,他所主持的“大豆精深加工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和參加的“大豆磷脂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産業化”項目,連續獲得2011年和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獲國家科技獎勵談何容易?沒有甘坐十年冷闆凳的毅力和堅韌,想要獲得标志性的成果幾乎不可能。而對于一個十分強調應用的學科,研究成果同時還要被社會承認,被企業所接受。
  自1996年開始,江連洲帶領他的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食品學院研究團隊與其他單位通力合作,曆時15年,通過“九五”至“十一五”國家、省部級21個課題的支持,開展了大豆蛋白生物改性、醇法連續浸提濃縮蛋白、功能肽生物制備、乳清廢水動态膜超濾、油脂酶法精煉及功能因子開發等一系列研究與應用,突破了大豆精深加工共性關鍵技術瓶頸,實現了提質增效和技術創新,為我國大豆産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與理論支撐,顯著提升了我國大豆工業的核心競争力。
  以“大豆精深加工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為例,這一項目主要開發了大豆蛋白産品。
  大豆蛋白是植物蛋白當中量*多、營養搭配*合理、*容易被消化吸收的蛋白産品,應用範圍非常廣。大豆分離蛋白、組織蛋白、水解蛋白廣泛地應用在食品工業當中。把蛋白資源充分利用好,使它加工增值是一個趨勢。
  針對我國大豆産業蛋白品種少、功能性不足、應用範圍窄的難題,江連洲科研團隊通過研究采用二次浸出及後修飾技術改善大豆蛋白功能特性,開發出乳、肉制品專用蛋白産品;此外,他們還首次采用動态膜超濾技術處理乳清水,破解污水處理難題,開發出功能性乳清蛋白等産品;研究了大豆蛋白-油脂-反膠束體系萃取過程在有機相和反膠束“水池”的傳質與分配機理及其影響規律,獨創了超聲波處理、同步酶法改性技術,實現産業化。
  民以食為天,食品産業作為國民經濟始終不可替代的工業部門,所創造的産值巨大,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産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面向實際生産應用,用江連洲的話說:“所做的課題不是寫寫論文、發表文章就算成果了,要解決實際生産問題,要為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這才是(應用性)科學研究的目的所在。”
  目前,江連洲團隊所領銜的項目已申請國家專利69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32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開發功能性蛋白、大豆肽、酶法精煉油等新産品45種;公開發表論文253篇,其中SCI論文25篇,EI論文15篇;出版專著19部等。
  現在,項目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并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的新技術裝備已在全國18家企業得到推廣應用,建立生産線45條,包括山東谷神集團、廣州合誠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公司、黑龍江雙河松嫩大豆生物公司等,累計創造經濟效益64億元,其中9家企業近三年新增利稅7.1億元,創彙2.1億美元,節支4600萬元。
首頁
産品
案例
電話
聯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