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發酵與代謝調控關鍵技術及産業化應用獲大獎

2014-04-09 17:03:25 admin 258
來源:《南方日報》記者 雷雨 / 時間:2014-1-13 7:57:03
  據廣東新聞網2014年1月11日訊 昨天,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我省共有28個項目獲得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4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0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包括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2項,由袁隆平院士牽頭完成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和華南農業大學參與了該項目的研發。
  我省共獲1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有3項,其中就有華南理工大學等單位完成的“發酵與代謝調控關鍵技術及産業化應用”。
  “我們發酵的醬油更有營養、更加安全,味道也更好!”說這番話的不是什麼大廚,也不是廠家在賣廣告,而是憑借“發酵與代謝調控關鍵技術及産業化應用”項目獲得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的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生物技術團隊。該項目團隊負責人介紹,其核心技術亦适用于啤酒、酸奶、豆瓣醬等日常大宗發酵食品,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該項目團隊表示,新技術下的醬油不管在生産過程、産品質量方面都要優于傳統工藝生産的醬油,此外在釀造醬油中也發現了一些抗氧化、抗腫瘤、抗潰瘍等功能性成分,“我們将這些成分保留下來,使得新醬油更具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
  “我們在充分發揮功能性微生物的同時,通過應用優勢菌的幹擾技術和膜過濾技術,抑制了有害菌落的繁殖,降低了潛在生物危害物的含量,使得每毫升醬油從國家标準規定的3萬個菌落總數,下降到每毫升200個以下”。項目團隊表示,這樣一來,醬油質量更穩定、更衛生、更安全。
  “我們的工作主要是在降低發酵食品發酵周期的同時提高産品質量,以及從中開發更多的功能性成分。”說起該項目中運用到的關鍵技術,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生物技術團隊的學術帶頭人趙謀明教授打趣道:“釀造醬油的過程就像農民種莊稼。”
  首先是選種子,通過運用現代工業微生物育種理論與技術,獲得高産酸性蛋白酶的曲黴,其酶系更豐富,發酵特性更好該菌種對醬油的口味、質量等都非常關鍵。
  第二步就是施肥,“醬油的自然發酵過程一般需要3至6個月,發酵周期長,蛋白酶活力下降速度快、有益微生物的存活和代謝能力減弱,使得醬油的鮮味和功能性降低。”項目中運用了肽類物質促進微生物增殖,就像是給農作物施化肥,提高醬油中微生物的發酵性能,縮短發酵周期,提高産品質量。
  第三步是生長過程的優化管理,通過建立起基于多尺度理論的發酵過程預測模型與調控技術,對醬油發酵過程進行調控,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産品質量。
  *後是篩選糧食,即通過充分發揮有益菌落*大功效,抑制醬油自然發酵過程中産生的微量毒素和有害菌落,并經過膜分離技術的篩選,得到澄清度高、穩定性和質量好的醬油。
  該項目團隊表示,目前該核心技術已在佛山海天、星湖科技、金星啤酒、李錦記、燕塘乳業等8家大中型高新技術企業得到推廣應用,建成了年産10萬噸級生産線6條,萬噸級生産線4條。近三年累計實現新增銷售額131.8億元,新增利潤16億元,新增稅收8.2億元,出口創彙1.8億美元,節支總額4億元,創造出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首頁
産品
案例
電話
聯系
Baidu
sogou